第一件事,如何对待成绩复核?郑重建议不用等复核成绩。
复核工作需要线下进行,可能不会像往年那么快捷,但是建议考生不在这个上面过度聚力,由于复核成绩时主观题评分标准掌握不在复核范围之内,主要复核是否漏评分、错总分,而全国统考卷早已网上评卷,部分院校如华中师大连自命题科目也实现了网上评卷,没有网评的也是反复核对,因此漏评分、错总分的可能性是较小的。这是高考评卷多年实践所证明的,除非反差极大,否则建议考生们不用在这上面耽误时间。

第二件事,全国分数线划定和公布时机应该与往年时间相当,也可能略有推迟,但不必过虑。
近几年分数线多在全国两会结束时公布(即3月15日左右),今年两会大概率推迟,这个时间点已无参照价值。分数线是根据招生计划、复试比例、地区差异、当年政策调整等因素构成的模型来确定,输入变量后进行运算并略加调整,从计算到报批完全可以在线上完成,因此公布时间一般不会再推迟。这个节点对一部分考生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脚踩两支船”即考研和就业“两手抓”的考生,早日知道上线就能更早下决心准备复试,相反早日知道没有通过初试,也可让人安心地去落实工作。难的是今年的就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暂时因分低未能如愿进入读研这个“避风港”的,估计有部分同学也会考虑“二战”。
第三件事是复试,需要高度聚焦,全力准备。
其实很多考生心里已经有数,是否能够上线进入复试是可以根据往年分数线和今年报考数推算个大概的。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复习准备。
第四则是调剂,如果规则并无变化(目前没有信息表明会变化),尽管参照此前做法来准备。
如果上了自划线学校的校线和全国线,而无法进入第一志愿学校,则需要调剂。我国研究生的录取调剂近十年来都在网上公布信息、联系招生学校,通知考生也有通讯工具和网络,这个成熟的系统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关注调剂的核心是密切地、高水平地捕捉信息,并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