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捷足先登的问题。保研的学生由于在学校已经呆了4年,对各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风格、研究领域和人品个性有相当了解,所以有些保研的同学在确定保研后便跟心仪的导师明确了“师门关系”。

第二、保研学生的优秀资质问题。一般保研的学生,必须满足众多苛刻的条件,比如学习成绩、综合评定要求保持班级前几名,要得过一等奖学金,不能有挂科处分等等,这些“苛刻”的条件决定了能够保研的同学,往往都是一届学生中比较拔尖且成绩稳定的同学。好学生可遇而不可求,这样的好苗子自然老师们不愿意放弃。
第三、师生的了解程度。保研的学生,一般都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好学勤思。导师们在给本科生上课的阶段,往往就能通过上课提问或课下交流,作业等环节对这些学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导师们对保研同学的学术兴趣、个人学术资质提前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了解。这不像考研过来的学生,双方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过程,两厢一对比,自然容易倾向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