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期的不适应
刚入学的时候会有一些自卑感与不适应,班级里的同学可以分为三类人,一类是本校保研生,一类是外校保研生,还有一类就是和我一样的统考生。不得不承认的是,本科期间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我花了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但随着后面的交流与学习,也就慢慢适应了。
学习氛围浓厚
本科时,只要老师不点名,考试不挂科,混过一天是一天,所以精神上的压力和刺激是很少的。读研以后,发现周围的人都很上进优秀,并且谦虚好学,导师很多都是学术界大牛,学习氛围浓厚。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别人的长处,有时间就多去旁听其他老师的课,主动学习,追求上进。
机会很多,风景很美
读研后各种知名专家的讲座非常多,除了讲座授课,还会留下微信等联系方式方便课后的交流学习。厦大金融的国际交流也很多,读研期间学校会安排很多实习,其中不乏海外实习、交换的机会,和其他高校的交换学习、出国的机会比较多,这是我本科期间基本接触不到的。
当然还有厦大的景色,海景房宿舍更是没的说!
平台更广阔,对未来有规划
各种实习机会让我尝试了未来的更多可能,已经毕业的优秀的前辈也愿意提供很多帮助和建议。觉得自己当时选择读研非常正确。
资源丰富,环境良好
首先,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能够接触到很多先进的技术,在学习和研究中都非常便利。另外,就如上面所说,实习、交换的机会很多,这让我有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最重要的就是导师资源了,学院里很多导师都是学术界大牛,德艺双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我之前无法企及的。最后,校园环境和食宿条件也是很不错的。
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大学时期的学习目的也不强,也没什么积极性。但是读研以后,学习的目的性会更强,是真的为了获取知识去学习,为了get新技能去努力。
但是
你羡慕我考上了985,
你可知我经历了什么?
“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当你羡慕别人考上厦大的同时,你也应该知道当初复习的过程ta经历了什么。坚持很难的时候,又该怎么克服困难呢?
选择的纠结,真是要命了
每一个普通本科的同学,在选择是否要冲刺名校的时候,心里都是万般纠结的。不甘心自己一直读一个普普通通的学校,又担心自己选择厦大梯度太大(毕竟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成功的可能性不高,不被看好。
多少失眠的夜晚,都是在纠结于选择,对自己的能力与目标表示谨慎并怀疑。这时候我们需要理性分析自己能力的极限,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野心”。
学不进、睡不着、吃不下
“学渣”、“本科学校不好”、“跨专业”……考研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增加阻力的标签,这些标签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当你定下了一个看起来真的很宏大的目标。担心自己考不上,亲戚朋友不看好、时间紧又任务重,常常是学不进、睡不着、吃不下。
其实压力大主要源于想太多。既然你已经定下了目标,就只管一门心思扑在考研上,破釜沉舟、坚持到底!想得太多只会徒增烦恼,而不会考得更好。实在焦虑的时候建议先放下复习任务,给自己放小半天假,把心态调整过来后,再重新投入学习!
日常负罪感
晚起10分钟、午休没背单词、晚饭居然和舍友去吃了两小时火锅!……一件件一桩桩与学习无关的小事,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负罪感,仿佛这10分钟就要和对手拉开10分的距离,日常负罪感。虽然需要偶尔进行放松调节,但也不能完全去浪。
学会规划,严格自律
考研应该是大学里最努力的一段时光,每天、每周、每月的时间被复习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出晚归、食不知味,还是担心时间不够。
考研不同于高考,没有老师同学的督促,所以复习规划、落地执行、效果评估一切都要靠自己,需要严格自律。各科目每天的复习时间复习量要定好,一道题没理解透就先别去吃饭,该记的单词没记完就别忙着刷数学题,该背的知识点没背完就背完再睡……逼自己一把,现在还没到心疼自己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