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氛围与心境不同
一战时,一大帮熟人一起复习,经常只读一两个小时就出去聊天,还美其名曰:‘交流考研经验’,一天到晚也没看几页书,反倒是成天想着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二战时,我学会了像竹子一样默默努力,制定详细作息时间表,如果任务没完成坚决不回宿舍。会把时间表作为手机壁纸,看手机时自然而然地看到自己的作息表,对应接下来自己该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

2.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一战时,自己是中二少年,轴得不要不要的,我觉得人只能被消灭而不能被打败。我就是想上清华、北大,哪怕自己基础根本够不上,谁劝也不听!
二战时,调整步伐,让自己沉淀下来,重新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考研目标,比任何时候的自己都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如果失败后又将何去何从。
3.少一点功利,多了许多坚持
一战时,本科学历一般,没自信回家乡发展,于是一战怀着这样的功利主义去备考,心思全在结果上,没有注重备考过程,结果可想而知。
二战时,少了一些功利,只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复习内容与进度,心思大部分在过程中,结果反倒不错。